北京琴书泰斗关学曾去世 弟子等纷纷悼念(图)

2021-02-19 10:16:25未知 作者:中国多面手网

style="text-indent:18px"> 【来源:北京娱乐信报

  享年84岁弟子、书迷纷纷前来悼念遗体告别仪式拟于10月9日举行

  信报讯(记者张然)“我从小在北京土生土长,没招过谁,没惹过谁,总想要点强……”9月27日晚8时50分,电影《有话好好说》中那段经典旋律的作者、北京琴书创始人关学曾因肾功能衰竭引发多个器官衰竭病逝,永远离开了喜爱他的书迷和亲人们,享年84岁。

北京琴书泰斗关学曾去世 弟子等纷纷悼念(图)

关学曾

  1922年8月1日生于崇文门外东大地一巷3号,满族。14岁开始学唱单琴大鼓,后又学乐亭大鼓。一年后偶然登台,广受欢迎。新中国成立后加入北京市曲艺团,编演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节目。1984年退休后在家开办琴书学习班,免费教学,直到2003年“非典”之前。今年6月30日,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关学曾突感身体不适入院治疗,7月17日因肾功能丧失、肺部严重感染进入昏迷状态,并在病榻上度过了他的84岁生日。9月初,关学曾荣获中国曲艺终身成就奖。昨天傍晚,记者来到关老生前住处时,屋里有三位赶来的弟子,其中一位坐在客厅中关老遗像旁,两眼发红,泪水盈眶。关老的独子关少曾说,从早上起,前来悼念关老的人已有四五十位,多是关老书迷,“对着父亲遗像鞠几个躬就离开了。”关少曾说,关老遗体告别仪式拟定于10月9日上午在八宝山举行,10月下旬北京文联等单位还将为关老举办追思会,届时将推出一本记录关老一生的画册。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申报北京琴书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北京琴书泰斗关学曾去世 弟子等纷纷悼念(图)

弟子纷纷赶来悼念恩师

  关少曾:他从小在北京土生土长……

  昨天,关少曾在父亲家中接待了记者,他讲述了整理父亲遗物时的发现和关老生前的故事。

  琴书传人

  “父亲一直为继承人担忧,年轻时培养过几个比较出色的徒弟,后来都进了专业演出院团,结果都英年早逝,成为父亲永远的遗憾。1984年父亲退休后在家中开办了北京琴书学习班,只要愿意学的人都能来参加,不但不收学费还管饭,目的就是寻找弟子,这个学习班一直持续到2003年。”2001年,河北三河县农民王树才费尽周折找到了关老。关老一听他嗓音不错,就收了这个弟子,“目前是最被看好的徒弟之一”。关老住院期间,他一直陪伴在身边,去世后也一直在关家忙前忙后,他表示自己作为为数不多的继承人,一定会把琴书技艺传承下去。

  艺术之家

  关少曾说,作为父亲的独子,父亲按照过去梨园行子承父业的传统给儿子起了少字辈的名字,是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事业,但因为嗓子不够好,他没在此行发展。以前父亲每每构思出一个段子,就把家人叫到一起,“来,我给你们唱一段,你们给我提提意见。”“但是能提的还真不多,常常是一个字都不能动。”记者了解到,关少曾是影视演员。他的小女儿双双则是电影《无极》中小倾城的扮演者。到现在为止,她已经演了十几部影视剧,拍了30多部广告,张艺谋(张艺谋新闻,张艺谋说吧)还用她拍摄了《申办上海世博会》、《奥运会会徽》两部公益广告,在圈内也算是小有名气。今年六一,双双被邀请参加一档娱乐综艺节目时,还唱了爷爷的琴书名段《长寿村》,有板有眼。

  关少曾说,父亲住院时一直在听录音机

  “五分钟的艺术”

  “改革开放后,西方电影电视都进来了,听琴书的人就少了。我父亲也忧虑过,苦恼了一阵子。”关少曾说,“但他这个人,不保守,他不断创新。以前琴书一般长度为一节课左右,最短半个小时。但是现在社会人们哪来那么多时间啊?再加上父亲年龄也大了,身体不行,他就把琴书缩短了,一段节目控制在五六分钟,他把这叫作‘五分钟的艺术’。”关老家的床头橱柜里,除了上百盒琴书卡带,还有数十本笑话书,如《笑话相声合编》、《网上笑话集锦》等。“他从这些书中吸收营养,但一点也不走歪。他创作的都是一些积极的、有启示意义的段子。他说,这段子最难,包袱得一个压着一个。”

  “喘会儿”

  几年前,在天津的一次演出中,关老唱过一段后,观众鼓掌不停,他于是说,“你们的意思我明白,想让我再唱一段。我这个人啊,喘,我喘会儿再给您唱。父亲拿自己的病幽默。”关少曾说,今年5月份,他在楼上听到父亲的一声唱腔,声音洪亮,中气十足,于是跑来楼下问他,“哟,刚才那是您唱的?”“是啊。练练。以后有事唱唱。”“父亲嗓子特皮实,HigheC,啪一下就上去了,都是当年练出来的。以前他总在天坛那边儿练,冬夏不辍。”

  病房中听录音机

  7月17日后,关老被送进了重症病房(ICU),怕他在病房里寂寞,关少曾给父亲送了个小录音机,里面是一盘老人家的琴书录音磁带。“护士说,老人很爱听。有时候昏迷了,你把录音机打开,他就把眼睛睁开了。后来有一天,护士告诉我,说老人不爱听这盘了,皱眉头,也提不起精神。我赶紧把车里自己正在听的一盘换上来,老人听了马上高兴了。后来有一次换电池时,护士把以前用过的电池都拿了出来,嘿,有半兜子!老人一直在听啊。”

北京琴书泰斗关学曾去世 弟子等纷纷悼念(图)

老样式的日记本上,关学曾密密麻麻地写下了自己从幼年到青年的经历

  《历史旮记》

  “前几天,在翻父亲抽屉时,我发现了他的一本回忆录。我不知道父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的,翻了一下发现,其中写了很多以前他从没和我们说过的故事。回忆录改动非常少,应该是父亲深思熟虑后才动笔的。”回忆录一共写了188页半,记录了他从出生到20多岁的历史。记者粗略计算,约有7万字。关少曾说,父亲很乐于动笔。虽是清朝皇族瓜尔佳氏后代,但他小时候家里已很穷,只好攒够俩月就上学,断断续续一共念了两年私塾。在另一本日记上,关老写了一篇《我的历史》,但只开了个头,并不长。信报记者张然/文郝思茹/摄链接北京琴书产生于北京,流行于天津、河北等地的大鼓曲种之一。上世纪40年代前后,北京通县乐亭大鼓艺人翟青山等,改三弦为扬琴伴奏演唱,唱腔曲调与乐亭大鼓近似,被称为单琴大鼓。之后,又有关学曾和琴师吴长宝合作演唱。他们改用北京语音演唱,伴奏乐器除扬琴外,又增加了一把四胡,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了这一曲种。50年代以后正式定名为北京琴书。北京琴书的唱词注重口语化,唱腔旋律简洁,板式变化较丰富,宜于叙事。

  关学曾

  男,满族,1922年生。从事曲种北京琴书,代表作有《长寿村》、《鞭打芦花》等。曾为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,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,北京市人大代表,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。14岁学艺,拜常德山为师习唱单琴大鼓。参与组建了北京曲艺团、北京曲剧团,积极编演新曲目。与琴师吴长宝合作期间,成功改良了单琴大鼓,并更名为北京琴书。《杨八姐游春》、《鞭打芦花》、《长寿村》为其保留曲目。创作作品百余段,演唱过上千个段子,演出近2万场。曾两次赴朝慰问演出。抗美援朝的前线、自卫反击战的猫耳洞,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声音。1996年参与发起曲艺进校园活动,并参加了数十场演出。出版了《关学曾北京琴书经典唱段专辑》CD。有北京琴书泰斗之誉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2000年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“新中国曲艺50年特别贡献曲艺家”称号。2003年获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。2006年9月荣获中国曲艺终身成就奖。(据《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提名名单》整理)

  

(

你关注的
相关文章